2025上海三公招生收官,930个升学席位已锁定!申录数据、考情回顾一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40:48来源:菠萝国际教育


2025年上海"三公"名校招生录取结果揭晓,全市18.26万小学毕业生仅930人成功突围,录取率仅为0.51%,竞争激烈程度再创新高。




三所学校录取情况一览


上海市实验学校(上实)初中部延续往年规模,维持140个招生名额;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外附中)采取"一校两区"模式,本部与东校分别招收240名和120名学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浦外)则以430人的招生总量,在三校中独占鳌头。


浦外今年创新实施"区域差异化"招生政策:在430个录取名额中,专门为浦东新区户籍学生预留370个席位,其余60个名额则面向其他行政区优秀学子开放。


上海实验学校考情


今年上海实验学校招生面单发放量预计在1200张左右,所有考生将分四个批次有序入校参加考试。以下为最新整理的考试全流程及备考要点:


考试形式和流程


考试采用"三位一体"复合考核模式:

👉机考(数学+综合)

👉笔试(手写答题)

👉实验面谈


详细考试流程

① 数学机考(首轮)

② 综合笔试(手写答题并拍照上传)

③ 实验讲解(师生互动)

④ 综合机考(语文+英语)


考试中途设有10分钟休息时间




各科目考试内容详解


【数学考核】

机考部分:

题量:22题(前5题基础+后17题拓展)

题型特点:①数字谜题 ②格点面积计算 ③进制转换 ④整除特性

时间限制:每题2分钟,不可回溯修改


笔试部分(4道综合题):

①《孙子算经》应用题

②钟表行程复合问题

③平面几何证明

④无人机涂色(立体几何实践)


【语文考核】

文综常识选择


阅读理解:

①文言文精读

②现代文(汪曾祺《夏天》赏析)

③古诗默写(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作文命题:

家国天下责任意识论述

个人与社会关系探讨


【英语考核】

听力测试(专用耳机设备)

完形填空(语境理解)

阅读排序(逻辑思维)


Free Talk:

主题:"AI在学习中的应用",注意:成绩不现场公布


【面谈环节】

形式:双师对一生

考核重点:物理实验设计(生活科学应用、保温杯选购标准、防滑材料特性、测量工具使用方法)


上外附中考情


今年上外附中预计发放约1800张评估面单,考生将分6个批次入校参加考试。考试期间,家长可在学校食堂休息等候,校方提供茶点服务。




考试形式与流程


纯机考模式(人机对话)


无面谈环节,无需自我介绍,总时长约2.5小时,包含:

①学校参观及考试说明(约1小时)

②正式考试(约1小时,连续进行,无休息)


考试科目顺序

英语 → 文综 → 数学(全部机考完成)



各科目考试内容详解


【数学】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提供笔和草稿纸)

时间安排:每板块10分钟(含3-4题),共8题

考查重点:行程变速问题、平均数问题、经济问题、图形分类、逻辑推理、数字谜


【 文综】

5道选择题(每题单独限时作答)

考查范围:文学常识物化常识,不涉及时政题、无作文


【英语】

口语快问快答

中译英口述作答(共6题)

阅读理解(4题)

无作文,成绩不当场公布


上外浦外考情


今年上外浦外预计发放约1600张评估面单,所有考生将分四个批次入校参加测评。考试前,考生需观看学校宣传片了解办学特色。




【机考模式】

本次选拔采用全程机考形式:

👉每道题目均设有独立倒计时

👉三科连续测试,无缝衔接

👉科目切换仅预留15秒缓冲

👉全程无面试环节


【考试流程】

科目顺序:英语→语文→数学

考试时长:连续作答,总时长约2小时

特别提醒:考试期间不设专门休息时间

各科考查要点精析


【数学能力测试】

题型配置:填空+选择(提供计算工具)

命题特色:场次间题量动态调整,涵盖几何、应用题、组合数学等核心领域,创新题型频现(如:贪吃蛇算法题、七巧板空间题、密码破译题等)


【语文素养测评】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阅读


内容特点:

文言文考查因场次而异

现代文聚焦科技前沿(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

不设置作文环节


【英语综合评估】

题型组合:听力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应用、逻辑推理




2025年三公考试调整总结


考试形式:机考全面普及

上外、浦外:全面取消口语面谈,改为全程机考,进一步提升考试的标准化和效率。


上实:虽然保留了实验操作环节,但机考占比大幅提升。数学考试中,考生需在限定时间内输入草稿答案,对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跨学科融合:知识应用拓展

数学:试题融入《孙子算经》等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无人机科技等现代应用,考察考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结合时政热点(如俄乌冲突、AI伦理)与古文经典,要求考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升思辨能力。


科学素养前置:实践能力受重视


上实:考试中新增“死海浮力”“防滑垫材质实验”等现场讲解环节,实验步骤占分30%。考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动手操作和逻辑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