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择校|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分析
学校介绍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 (以下简称包校)是一所开创性而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学校。学校成立于2007年,是一所非营利的双语学校,由包氏家族为纪念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已故船王包玉刚先生而创建。包校目前有1600多名中外籍学生,学校为学生提供小学一年级至高中十二年制的学历教育。学校分为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部:小学及初中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长宁区,实行走读制,高中位于上海松江区,采用传统英、美寄宿模式(走读亦可选)。
包校提供创新的双向沉浸式双语教育,课程设置融合了中国及国际先进的课程元素:小学及初中采用“上海+”课程,高中采用“国际+”课程。包校倡导全人教育,致力于学生在智力、情感、体魄、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热心、有责任心的21世纪世界公民。
01上榜情况
2025年3月18日,京领2025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百强榜正式发布。今年是京领连续第八年发布中国国际学校系列榜单。京领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百强榜根据主流海外本科留学国家以及美英大学本科录取评估上的差异,分为美国和英国两个方向。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凭借卓越的办学实力和扎实的办学底蕴,荣登京领2025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百强榜·美国本科方向,荣获4A评级,并且在升学竞争力方面荣获5A认证。
此外,学校还荣登京领2025中国国际学校科研特色百强校,以及京领2025中国国际学校创新竞争力排行榜·民办国际化学校30强,并获得5A评级。
一、亮眼的录取成绩及背后的升学路径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的的升学竞争力是其强大的优势,在2025届常规录取RD放榜中, 包校学子已收获来自哈佛大学,布朗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录取各一枚。2024年,包校毕业生收到了多份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美国的综合性大学包括:加州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布朗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范德堡大学、西北大学、埃默里大学、密涅瓦大学、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南加州大学和塔夫茨大学;以及知名文理学院:波莫纳学院、卡尔顿学院、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等。
英国的大学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罗素大学集团成员校的录取通知。
在延续美国方向的优秀录取成绩同时,包校特别设立“牛剑申请项目”。该项目多年来整合各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专业且个性化的申请指导。项目启动时,会举行三场信息说明会,内容涵盖牛剑申请概述、课程与学院选择、个人陈述及相关测试等方面。在学生明确学科兴趣后,学校会安排专业老师进行个性化指导,老师们在研究课题、个人陈述以及模拟面试等环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此外,申请相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将组成研究小组,定期开展课题讨论,他们清晰表达见解和陈述观点的能力将会得到培养。面试工作坊则帮助学生更自信地应对申请最后阶段的线上面试,其内容涵盖演讲与面试技巧、灵活思维以及针对STEAM课程的图表展示。工作坊中还会详细讨论并解答如何缓解面试紧张、如何应对陌生知识点以及如何与面试官保持有效互动等问题。
包校的体系化升学路径,不仅提高了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应对复杂环节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展现出独立思考和清晰表达的优势,为升学申请、尤其是冲刺顶尖高校的录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包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大部分教师持有硕士学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同时,教师们平均拥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这为学校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持。师生比例高达1:8。
学校积极引进外籍教师,办学至今,已有超过40%的教师为外籍教师。包校着力打造英文语言环境,并安排学生赴英美国家的语言学习项目以及夏令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并拓展丰富的跨文化视野。
教师们均以母语进行授课,保证了课堂语言的纯正性;同时,他们在课堂内外积极传播中西方语言和文化,帮助学生深度体验国际文化差异,提升全球竞争力。学校还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及名校前任校长为教师开展持续的职业发展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包校秉承“发展全人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拓展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强调弱化竞争、鼓励协作,并致力于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合作与领导能力,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国际化学术及社会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三、
双语双文化的课程体系
包校的课程基于中国国家课程,并根据教育教学需求,汲取其他先进的课程元素,并将其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达到对学生的培养期望。
学校独特的课程设置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及愿景正是对包校核心价值观——仁、义、平的最佳诠释。包校的学生将根植于中国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以一种双语双文化的视角,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概念和态度体系并付诸实践。
小学课程
从小学教育伊始,包校便匠心打造了独特的双语浸润式学习生态。学校采用渐进式的双语课程配比体系,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动态调整中英文教学比重,确保语言习得的连续性和适应性。这种创新的语言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在语文和英语课堂,更延伸至艺术创作、音乐赏析、体育竞技等多元学科领域,使语言学习自然融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与生活体验。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语文,英语,数学,探索学科,音乐,视觉艺术,体育和信息技术。而包校的双语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语言教学的局限,使学生在掌握双语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多元课堂同步获得跨文化理解力、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思维力,为成为真正的全球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课程
在终身学习的进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社会作出贡献。包校课程则为此目标展开。作为双语言并重的课程项目,该课程架起了包校小学和高中课程之间的桥梁。包校的教育不仅希望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目标语言,还将提升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汲取西方教育的精华。
因此,中文课程在继承上海标准语文课程的同时,融入了中华文化与文学的精粹,让学生在欣赏汉语言之美的同时,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英语课程则以更高的标准引导学生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不仅能自信流利地运用中英两种语言,还能通过系统化的学习目标和测评机制,发掘自身潜力。数学课程采用“多线有序并进、螺旋上升,内容相互穿插,混合编排”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综合科学、人文、音乐、视觉艺术、戏剧、体育与健康以及信息技术等课程,延续了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的双语实践,并将重心逐渐转移到英语教学为主上去,重点培养国际化人才。
高中课程
高中部采用剑桥IGCSE课程及国际IBDP课程,同时还开设四门中国课程(语文、地理、政治和历史),共同构成了包校高中部独特的“国际+”课程。为帮助学生顺利过渡至国际课程学习,学校特别设计了“知汇”衔接项目。
这一项目是指学生于九年级上海课程结束后,于十年级进入国际课程学习,且参加国际普通中等教育(IGCSE)若干科目考试,为将来学习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做好衔接准备。全体学生参加包校中考,该考试旨在测试学生是否为学习国际课程和升入高中部做好准备。
在十年级即将结束时,学生将参加由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举行的外部考试,以此来获得IGCSE证书。在十二年级即将结束时,学生将参加IB全球外部统一考试,达到相关要求,并成功完成三门核心课程,以期获得IBDP文凭。
这种阶梯式的课程设计与评估体系,既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又确保了教育连贯性,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系统支持。
结语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秉持着“今日兴学,为明日中国。今日兴教,为未来世界”的理念,致力于为明日中国创设世界级学府,培养价值观正确及学业优异的栋梁之才和世界公民。包校通过构建专业化的升学指导体系、科学化的课程架构以及国际化的师资团队,为每一位学子提供面向未来的全人教育。这种深度融合中西教育精髓的办学实践,不仅彰显了包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先行者的责任与担当。
*文中部分图片和信息来源于: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
*部分数据来源于互联网,如有错误请联系删除